当前位置:土豆新闻网 > 社会 >

保险有哪些黑幕和套路?

时间:2020-04-05 23:11:47观看次数:190

我是一名曾经的保险从业者。我想根据我自身的经历,写一点行业内部的黑幕。有时候,保险坑的最深的,其实是自己人。

年月份,我找到了一份中国人寿公司通辽收展支公司的工作。做了半年,因为受不了保险行业的重重骗局和恶劣的工作环境,离开了这家公司。这篇文章,就是要记录下来我这半年间,在保险行业经历的种种内幕。

骗局一:名目繁多,待遇优厚的招聘广告

在通辽市的同城上,打开招聘栏目,会看到保险公司各类名目繁多的招聘。比如:副部级央企高薪招聘央企招聘讲师招聘售后专员/主管招聘区域经理等等。打开这些条目,你会发现,招聘岗位的要求很低,基本上只要求学历大专以上和年龄岁以上。工作内容的介绍非常模糊,求职者很难搞清楚岗位的工作内容具体是什么。而与之相对的,工资与福利却十分优越。月薪都在至元你见过以元为工资跨度的招聘启事吗?,还包括五险一金车补房补双休年假等许多福利。这样的招聘信息,吸引了很多求职者点击查看,进而申请面试。上每天都有数十条这样的招聘广告发布。一个四线小城市,能够提供这么多要求低待遇高的工作岗位吗?还都是央企岗位?

这正是保险行业的骗局之一,假大空的招聘广告。

骗局解析:实际上,所有这些招聘广告,招聘的都是同样的职位:保险代理人。那为什么不直接在“销售”栏目发布广告,转而在“客服”“售后”等栏目发布消息,并且完全不提“保险销售”呢?原因无他,正是很多求职者对保险行业非常抵触。招聘信息绝口不提保险销售,就是要吸引更多的求职者点击查看,进而申请面试。广告上优厚的待遇,目的也是如此。

和其他单位不一样,保险公司的员工招聘,全都是个人行为。员工通过发布广告招聘来员工,那么就属于的“有效人力”。每一单成功的交易,都会为带来收入。的“有效人力”越多,收入也就越丰厚。因此,保险公司每一名员工,都会拼命利用各种渠道,如亲朋好友,网络电话,甚至微信摇一摇,招募属于自己的“有效人力”。

骗局二:傻子都能通过的面试

我本人正是在上看到一份招聘“保险售后人员”等广告,才来到这家公司。发布信息的人叫刘鑫宇。他就是我以后的直属上级。我电话打过去,问了一些情况,之后就约好了面试的时间。面试我的是一个女孩。全程直勾勾地瞅着我,机械地向我介绍保险公司的情况。当我有问题打断她时,她多半会眼珠咕噜噜转一圈,然后再机械地回答我。完全就是在背话术。

她跟我介绍的内容如下:保险行业发展迅速,入行就有钱赚本公司员工工资个个起步;工作岗位分为售后专员区域主管主管助理讲师四种。没有任何岗位需要销售保险;各个岗位最低工资在,平均都在,并且不需要工作经验,公司很多应届大学生都做得很好;公司的一些考勤与福利;继续介绍保险行业,来做这行是无比明智的选择,一定能赚大钱。

更重要的一点,为了让你放心来上班,她还承诺,只要来培训,就有工资拿。而每天上课拿的工资,就有

我当时觉得很奇怪,因为这个姑娘背词背得太僵硬了。穿着与气质也不像月入一万的小高管。但不得不说,我被售后工作不用卖保险和工资待遇起步打动了。面试完她让我回家等通知。一个小时后,就给我打来电话,让我明天参加培训。现在知道,这是保险公司怕我再去找其他工作,所以要赶紧把我稳住。

骗局解析:保险公司的面试,可谓是全世界最好通过的面试。因为他们只要人力。对求职者的能力没有任何要求。所以,整个面试过程,并不是对求职者水平的考验——而是对求职者洗脑的过程。通过画大饼,极力留住面试者,让他们能尽快过来上班,才是面试的主要目的。

骗局三:长达一个月的洗脑培训

通过面试,培训正式开始。课程先从保险行业讲起,国家扶持,人民支持,这是一个富翁频出的行业;再慢慢讲到工作内容。一说到工作内容,就有点不对劲了:保险行业有个名词,叫值,说白了就是提成。一单寿险能提多少钱,一单财险能提多少钱。只要卖过多少单,就能轻轻松松月入过万——可是这跟当初宣传的只做售后,不卖保险,完全不一样呀!

很多人听到这儿,就已经想走了。但是,此时,你已经参加了将近一个月的培训了。付出的大量时间成本,很多人犹豫要不要走。走了,白搭一个月时间;不走,也许还能拿到面试时说过的培训津贴,顺便博一博课上讲的财富未来。最终,走的只是小部分。因为一个多月的洗脑,和舍不得时间成本,大部分的人留下来了。

骗局解析:保险公司的培训,平均每天四节课,请的都是专业讲师。这样的洗脑力度和频率,不是一般人能招架的住的。再加上培训末期才真正开始讲工作相关的东西,很多人再想走,那真是要下很大决心才行。这样一来,他们离成为“有效人力”,就又近了一步。

骗局四:买保险才能转正?

在保险公司,“带单转正“恐怕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收展公司也不例外。我的培训课程快要结束时,享受了一下明星的待遇:我的部门许多同事,一下子全都涌过来,教我“转正”。所谓“转正”,就是让我自己给自己买保险。当时我还不懂,还觉得保险公司的同事都这么热心,帮我算保单算收益,隔三差五还关心关心我的生活。原来我在他们眼里,不过是移动的钞票。

怎么劝人转正呢?除了继续吹嘘保险行业的高收入,他们还会帮你这样算一笔账:只要花元给自己买保险,下个月到手的工资,会超过元。——这是多么划算的买卖啊!培训了一个月,给自己白赚了一份保险。许多人就被这么说动了。仔细想想,我这不就是白干了一个月么?先拿出买保险,之后再把保险钱以工资的形式发给我,那这一个月,我没有创造任何收入。其次,真的是“白得”一份保险么?现在保险一般都是分年交,第一年你有可拿,后面年的钱,可都要自己交!来到保险公司工作的,多是学历和收入水平不高的年轻人,未来年每年元的压力,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但是经理跟你谈的时候,会完全避过这一点。

为什么大部分人还是被说动了?想象一下,每天一上班,就是五六个人围着你,买保险好,买保险好,一般人也很难把持住。

在其他职场,很多经理并不要求员工自购保险。他们会带员工出去开拓业务,争取在陌生人上开单。这样员工一方面自己不用花钱,甚至还赚了钱,会更愿意从事保险行业。而在我的职场,经理绝口不提扩展业务的事儿,只聊自购保险。因为这样对于主管来说,最省事儿就不用带员工外出展业了。

骗局解析:所谓新人津贴元,可不是你坐在那儿听听课就能拿到的。这是你自己给自己买保险的提成钱。所谓新人自购保险的“收益”,其实不过是拿自己的钱,给自己开工资。并且,往后的年,每年都要多出将近元的支出,用来支付保险;每有一个人实现“转正”,都会为相关的上级带来可观的收益,所以他们会极力说服新人转正。不乏有人采取哄骗的手段。

骗局五:虚无缥缈的奖励

转正之后,我正式加入中国人寿通辽收展支公司第一职场任英女士的直辖,开始了我的保险生涯。马上迎来的就是人寿公司的开门红活动。在动员大会上,公司宣导了各项奖励方案。根据个人销售额和团队销售额,奖励名目繁多。——这哪儿还有什么售后服务的影子!既来之则安之,我本人对销售保险并不排斥,奖励方案也很诱人,我那几个月正经卖了几份保险。开门红期间业绩达到十多万元,可以获得扬州旅游名额一个。开门红活动从月份开始宣导,天天讲日日宣,我还上台讲过几次销售经验。但是,这个奖励就再也没有下文了。我问部门经理任英,她说奖励取消了;我问财务人员,他说他不知道,叫我去问收展支公司的总经理;我去问总经理李红丽女士,她说奖励正在核算,且也不知道何时派发——当初宣导的时候,他们站在讲台上,可是讲的比谁都清楚。保险卖完了,业绩达成了,就全都不知道了。

一直到我六月份离职,这份奖励依然没有一点儿影。我问过其他有资格获得奖励的员工,没有任何人收到过奖励。


骗局解析:其他保险公司问不知道,中国人寿收展支公司不兑现奖励,看来是惯犯。动员大会一级一级开,大家跟着热血沸腾,卖了保险,公司赚得盆满钵满。到奖励兑现的时候就一问三不知。一方面,各个季度的奖励方案是来自人寿总公司,所以他们不得不宣导;另一方面,奖励的钱是总公司出,还是分公司出?如果是总公司出,这钱要等三四个月之久?如果是分公司出,恐怕时间应该更短才对。为何不发,到底会不会发,多久才发,我不知道。个中内幕,我不知道,也不瞎猜。只想问一句:钱去哪儿了?

骗局六:两年时间,从月薪就能年薪百万

经过了开门红,大家就开始筹备晋升了。在保险公司,每一个季度末都会考核,合格的人会获得晋升。考核一般是两项:业绩和人力。比如,我从一个新人,想要晋升为组经理,需要达成的业绩和个有效人力。,要求我所卖的保险,佣金超过元;个有效人力,就是说我要招募四个人了。如果没有达到要求,就要再等一个季度。而我的直系领导,如果想要晋升,在人力上还有更高的要求:手下要有一个组经理。就是说,我的晋升条件,是直系领导晋升条件的一部分;而他的晋升条件,自然也是他领导的一部分。保险公司就是这样,层层晋升,有一级没有达成目标,最终甚至会影响整个部门的晋升。

这样的制度,也许本意是希望员工层层激励。但是实施起来却变形严重,成为了层层哄骗,甚至逼迫。我的职场也不例外。从三月份开始,我的职场领导任英,每天利用早会时间宣导晋升的重要性,有时甚至能讲到十点,中午不让大家休息,继续从十一点讲到两点。内容全是晋升好,一定要晋升。

那么,从她宣导的内容上看,晋升都有些什么好处呢?我总结了如下几点:

逐步提高的基本工资。晋升,最直观的一点,自然是收入的提升。基本工资:从组经理开始,每晋升一级,基础工资每月多元;直辖组津贴。如果你晋升为直辖组经理以上的职级,每个月会有直辖组津贴可以拿。组内的有效人力越多,拿的钱越多。平均每个人几十元;直辖组提成。属于你的有效人力,每成交一笔交易,你可以获得他佣金%左右的提成。简单来说,如果不开单,一个组经理每月的收入在元左右——还记得面试时承诺的每月工资到元吗?自然,我如果拼命卖保险,别说一万,十万都是有可能。如果我不卖保险,则只能拿到不够温饱的工资。这元的工资下限,是从何算起呢?

两年,就能从变成年薪百万?

只要奋斗,两年后即可实现年薪百万。每晋升一次,收入会提升一个等级。一年四个季度,每个季度一次晋升考核,两年可晋升八次,一路到达区域总监这一职位。用任经理的话说,做到区域总监,底下有至少一百个人帮你干活儿,自己只管吃喝玩乐即可。每年固定一百万的收入。两年,只需两年,就能达到这一切。人人都有机会实现这一切。

我不太敢相信,一个周岁,大专学历的小伙子,从进入公司考试,拿着几百元的基本工资,两年的时间,就能年薪百万,一跃而入中产阶级。

事实上,有可能吗?还是有可能的。中国大陆不乏一些达到“区域总监”职级的保险从业者,也许有一些能够得到百万年薪的收入。但是团队至少要四五百人,每天过的日子也不是吃喝玩乐——四五百人的团队,就靠吃喝玩乐管理吗?

而在任经理的宣导下,只要每个季度晋升,就可以达成年薪目标。

如何维持?自己给自己买保险呗。

骗局七:虚挂人力,你的直系领导,也许是个幽灵

虚挂人力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在公司几乎每周都会开主管大会。每个职场的经理会上台讲话,回报这一周以来的工作情况。每次任经理上台回报,总会念到一个名字:冯。来公司大半年,这个冯我却从来没见过。虽然从不露面,这个人的团队倒是建设得不错,业绩总是能排在公司前几。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冯是任经理的老公,每天不用上班——他是任经理虚挂的人力。

何谓虚挂的人力?就是这个人,只在入司的时候,以身份证的形式出现。以后不管是卖保险,还是招聘下属,都由别人代劳。在保险公司,一个员工卖了保险,除了会得到一笔佣金,也会有一笔提成。同样一份保险,佣金总数上,+一定是大于的。所以为了多赚钱,给自己下面虚挂一个人力,有保险都上在虚挂人力上,显然可以获得更多收入。

还有一种情况,也会产生虚挂人力。每到晋升考核前夕,如果有员工手下的有效人力不足,任经理也会帮助各位虚挂人力。虚挂也不是轻轻松松就可以挂上的。因为新的人力,如果没有业绩,就没办法转正,自然无法成为有效人力。所以就出现了很多员工为“幽灵”购买保险的情况。我见过许多同事,为了晋升,透支信用卡,给自己买一两万元的保险一个有效人力要四千多,转正的最低指标是个人,将近元。至于日后怎么还,那就等到年薪百万的时候再说。

这里边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一次晋升虚挂,那么以后晋升就要次次虚挂。因为每次晋升的条件,都是在之前的基础上升级加码;有一次没达标,那说白了以后就永远不会达标。虚挂的人力会越来越多,幽灵保单也会越来越多。就像股票被套牢一样,一般人因为心疼初次晋升的一两万块,后期会投入更多的钱。

骗局解析:给自己虚挂人力不可怕,每个人都想多赚点儿钱,如果自己能拿下源源不断的保单,那么挂到自己下边虚挂的人上,我可以理解虽然这也已经违反了规则。但是怕就怕,你的顶头上司是虚挂的人。保险是一个很讲究团队的行业,你来到一个团队,却没人领导你,教给你技能,你甚至都不知道谁从你的保单上获得了收入。很多虚挂人力下的同事,来到公司,因为无人带领,家里边亲戚的保险卖了一圈,然后不知道如何发展,就离职了。这显然是为了自己利益不负责任的巨大骗局。

还有刚才说到的为了晋升而虚挂人力,我亲眼见到,一个同事上班打卡,七八根手指挨个儿在打卡机上摁指纹。除了自己注册时的手指,其他的指纹都是给自己虚挂的人力打的卡。至于说他们花大价钱给自己虚挂人力有什么好处,我只能说,如果两年后工资真能从月入变成年薪百万,那怎样都值了。如果不能,不知道每次晋升的几万块怎么还。

我只知道,这一系列的操作过后,大家都获得了晋升,而鼓吹年薪百万的任经理,不但晋升的过程中一分钱不用好,还靠着大家的保单,狠狠赚了一笔。

骗局八:没有任何书面文件的“竞拍”

每到新季度,公司还会有一项大张旗鼓的宣传项目:竞拍。什么是竞拍呢?就是有意愿晋升的员工,缴纳到元的竞拍钱,如果当季度实现了晋升,可以获得到元的奖励。这可是公司的重头戏。像开门红一样,从领导层一级一级宣传到个人,我作为主管,还参加了公司租下的星级酒店的千人会议室,其中一项就是主持宣导竞拍规则。

主持人宣导过后,任经理还会把大家叫到一起开个小会,大谈特谈竞拍的好处。如果有谁露出不情愿的神情,她还会说你傻。此后数天,早会和夕会,她还会把竞拍规则宣导个几遍,说得好像如果谁不竞拍,那就是天下第一大傻子。竞拍本是自愿的事儿,依她的说法,竞拍与否和她毫无利益相关——我不太敢相信,世上会有人会为了与自己无利益相关的事儿,如此奔走,声泪俱下。尤其是保险公司的人。

架不住这样的气氛和语言促动,我当时竞拍了一千元。规则上说,如果当季度能顺利晋升,我可以获得一万元。现在我离开了保险公司,这一千元的竞拍钱我自然是拿不到了。

至于说,那些竞拍之后成功晋升的人,他们能否拿到这笔钱呢?

我的一位同事,去年七月份入职,当时缴纳了元的竞拍金,同年十二月份成功晋级。而这笔钱,到她月份离职,还没有拿到。从四月份开始,到六月份离职,期间多次问过职场经理收展部总经理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得到的答案分别是

部门经理:“这个我可不知道。你去问大经理。”——当时一天宣导几次,底下人不竞拍不罢休的时候,你可不是这个说辞呀!

大经理:“这个我不清楚,要等财物部门核算。应该近期会发吧。”从三月份到六月,答案都是近期会发。

财务人员:“部门正在核算。”“部门正在核算。”“部门正在核算。”五月底的时候“已经核算完了,你的奖励在去年十二月份的时候已经发放了。”

当时我们听了,都惊呆了。这么说来,财务部门核算了五个月,就是在核算一笔去年十二月份就已经发放的工资吗?我的同事赶紧打开当月的工资条,一笔一笔核对下来之后,发现根本没有这六千元。

此后,我们试图找到当时竞拍的书面文件。但是,从部门经理到财务,竟然都没有这样的书面文件。或者说,而不愿意发给我们。有的只是微信上传播的竞拍规则说明,和一些通话记录。

当我们试图从规则上,找到那失踪的六千元的时候,我们发现,从正常程序上,竟然毫无办法。

骗局解析:从公司层面,向每一位员工收钱,并且没有任何书面的合同或者协议。当时宣导的众人,面对员工的询问,竟然都一问三不知。就我个人的经历,去年竞拍并且在十二月份晋升的人,没有一个人完整地拿到这元。我之所以说“完整”,是因为公司财务人员表示,的一部分,已经分批发放到每月工资里。至于工资条上哪些钱是竞拍奖励,不可考,就当他们发了一部分。但是完整的元,是没有一个人可以拿到的。那么,这笔钱究竟去哪儿了?

这个背后水太深,我就不多猜了。只是奉劝各位,如果你在保险公司就职,公司层面向你收钱,还是不交为好。

短短半年,我经历了疯狂的被洗脑。不得不让我想起在网上看到的一段话:“保险公司招聘的不是员工,而是客户。”其实很多人并没有保险展业能力,来到保险公司,在保险公司的鸡汤感召下,向亲戚朋友卖了一圈保险;之后再也找不到新单因为没有开拓陌生客户的能力,失去了收入,就会离职。保险公司只用最多每个月四五百元的底薪,就给自己招揽了大批生意。甚至,除了保单之外,还赚了不少零头。

以上所述,都是我在保险公司的真实经历。将其记录出来,只为给各位将要或者正在从事保险业的朋友提个醒:保险水太深,入行需谨慎。

本人金融系学生一枚,恰好这学期有保险规划的课程,对保险有一些粗浅的认识,再结合自身的一些经历来答一波,如有错误与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指正。

对于保险,我认为应该把其看作是一种商品,销售保险的经纪人与其背后的保险公司是商人而不是慈善家善财童子,其行为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指望通过保险实现一夜暴富是不切实际的。

再者,套路与欺骗两词,我认为是存在一定区别的,套路是将其真实目的掩藏起来,通过一切手段来诱导你到达预期目的,而欺骗纯粹就是用虚假掩盖真实,故意使人上当以实现目的。

从程度上来看,欺骗是我们更不能接受的,而楼上一些答友的回答表明,许多的保险销售已经不止是套路那么简单了,明明就是赤裸裸的欺骗。

回归正题,对于从业销售人员的招聘与培训,我不是很了解,只是耳闻非常的水,许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卖的是啥,只知道自己卖一份就会有不少提成,于是就一腔热血的去了。我妈的微信好友里面好像有个推销保险的,朋友圈每天发的和进了传销组织一样当然是选择屏蔽她了~。

下面说一下我知道且认为的保险套路:

这款

产品

收益很高

这或许是许多人选择的重要原因吧。这里我用了产品一词而不是保险,高收益是套路,产品有部分欺骗的性质。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理财产品收益率超过%就要打问号,超过%很危险,超过%就要做好损失全部本金的准备。试问各位在购买的时候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在我印象中,似乎每年都有类似这样的报道:某人多为妇女与老人在银行办理存款业务时,被某所谓工作人员以高收益“忽悠”改为购买理财保险,后发现收益率远不及当初承诺且数年内无法取出,与各方多番交涉后没有下文。

在银行销售理财保险的人员,有的是保险公司外派人员,有的则是银行大堂经理,多是利用大家对于银行的信任以及对于理财产品辨别能力的不足在含糊概念进行销售。我没有在银行碰见过推销保险理财的,不过我在我家附近的中国某银行里遇见过推荐证券开户的小公司,交流过程还算是比较融洽虽然最后我拒绝了,整个过程中她一直在强调公司与银行有合作关系算是一种暗示吧,有意在诱导我去开户,想必与购买理财保险时类似吧。

“我理解并同意全部内容”

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互联网保险上面,与“我已经阅读并且同意该协议”的流氓程度可以相媲美。

简单的一句话,给了保险公司无限的可能与借口,作为弱势一方的我们只能默默接受。下面是某宝上面几款互联网保险的截图:

但是我们在勾选之前真的都仔细认真的完完全全的看了吗?还是快速略过甚至只是看了一下赔付金额就勾选了同意呢?不是我们不想看,整个合同极其的冗长,条款繁多复杂,充斥着许多专业的术语名词,使得我们不想看甚至看不懂,退而求其次以保险宣传图为主,被精心设计的宣传图迷惑,掉进了保险公司的“陷阱”。当我们想要获得赔付时,保险公司会说:“根据条款,您这个不在赔付范围”“先生您还没有过观察期哦”“先生您这个在免赔额的范围内”……我们听得云里雾里,钱就是到不了手上,最后通常是不了了之。

不过,保险行业虽然套路多多,但也不能因噎废食。银保监会在《关于防范银行保险渠道产品销售误导的风险提示》提示保险消费者,购买银保产品时谨防混淆产品类型夸大产品收益隐瞒产品情况等销售误导行为。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谨慎小心。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联系,我将及时处理。

欢迎大家与我评论交流~

一入保险深似海,想要不被保险公司或者业务员套路或忽悠,你需要知道一些常见的保险常识与知识。今天,我们以重疾险为例,做下关键问题答疑。

重大疾病保险的知识点是比较杂乱的,我再补充一下大家在选择重大疾病保险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疑问。

假如我不如实告知,保单生效两年后是不是就一定能赔?

这个疑问实际上是《保险法》上说的不可抗辩条款。什么意思呢?我来解释一下啊:

投保过程中如果没有如实告知,并且没有如实告知的内容足以影响到保险公司决定是否承保,或者增加费率的,保险公司有权利解除合同。但是啊,如果两年内保险公司没解除合同,那么将不能再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公司必须得赔偿。

很多销售人员以此来忽悠消费者,鼓励不告知,说只要撑过两年就可以赔。

拿不可抗辩条款为由来不告知是有风险的,很多保险公司在两年内会主动的去排查,投保时什么也不说,排查发现有很多不太好的就诊记录,那么保险公司就会直接解除合同,解除合同不是退还保费,而是退还现金价值,我们知道重疾险前两年的现金价值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果被保险公司解除合同了损失是巨大的。

那么过了两年就一定能赔吗?目前保险公司的做法是直接拒赔,你去打官司吧,如果能打赢那么我保险公司就赔,打不赢那么就不赔。我们知道,打官司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费时费力。在实际判决中,法院一般会看发生的疾病与没如实告知的问题有没有必然的联系,有那么就判不赔,没有那么可能就判赔了。

不可抗辩条款的本意是用来督促保险公司在保单生效两年内去积极的排查,有问题及时的解除合同,而不是即使排查到了也不说,等理赔时我再给你说点儿事。所以,不可抗辩条款不是不如实告知的保护伞,我们投保时一定要做到如实告知。

一定要夫妻互保吗?

夫妻双方互为投保人为对方投保重大疾病保险,同时都附加投保人豁免保费的附加险,在缴费期间如果有一方发生风险,比如说不幸患重疾轻症身故全残,那么两个人的保费都不用再交了,感觉很美好。

因为产品本身有豁免保费功能,所以患病一方的保费不用再交了,而患病一方又是对方的投保人,因为同时附加了投保人豁免这样的附加险,所以对方的保费也就豁免了。

附加投保人豁免保费的附加险,实际上是为投保人买了一份,定期的保额递减的消费型重大疾病保险,为什么是定期呢?因为就保障缴费的那么一段时间,为什么是保额递减呢,那是因为随着保费的缴纳,可以豁免的额度是越来越少的。

不同的是附加投保人豁免是发生风险后保费不用再交,而为投保人买定期的保额递减的消费型重疾是发生风险后赔的钱可以用来缴纳保费。所以,不要因为某产品好但就是不能附加投保人豁免而选择放弃投保,投保人规划了足够的重疾保障,不加投保人豁免也是可以的。

如果夫妻双方的身体条件都挺好,那么可以选择夫妻互保,如果一方身体不满足投保要求,那么也没必要非得夫妻互保,因为附加投保人豁免要对投保人的身体做审核,审核不过就会影响另一方的投保。

另外,如果婚姻不幸出现问题,将来处理保单也是一件麻烦事,所以夫妻互保没想象的那么神奇,如果不能加也没必要强求。

买了重疾险还需要买意外险寿险吗?

前边的课程我们说了,即使买含有寿险责任的重疾险,那么还是有必要购买寿险的,同样,买了重疾险也是需要买意外险的。含寿险责任的重疾险虽然保意外身故意外全残,但是不保因意外造成的半残责任,因为意外造成的残疾是分为级的,重疾险相当于保障的是最严重的一级。另外,所需要的意外保额是远远大于重疾保额的,意外险的保费也是最便宜的,所以买了重疾险依然需要购买意外险。

本人从年踏入保险行业,前年做的是寿险核赔工作,经手的理赔案例无数,所以这方面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

首先,保险的“黑幕”肯定是有的,主要集中在招聘培训和销售三个环节。

①招聘环节:很多保险公司打着招聘组训讲师财务内勤的幌子招聘保险代理人有兴趣的网友可以到各大人才市场随手拍几张保险公司的招聘广告,面试很容易通过,生怕你不来。等真的办了入职手续,接下来就是交钱培训上岗。

②培训环节:面试通过后,新人会接受一个为期数天的岗前培训班,主要内容包括《保险基础知识》《保险的功能与意义》《公司介绍》《主打产品介绍》《基本法介绍》《专业化销售流程》……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洗脑”,让新人觉得保险太重要了,是“爱和责任”,不买对不起家人;公司的产品是市场上最好的,要买就买公司的保险。甚至有的学员已经在盘算如何转正如何晋升了。

③销售环节:岗前班出来后,接下来就是“市场实践课”。新学员每天到大街小巷陌生拜访,跟不同的人讲保险。由于专业知识缺失,只会机械的背话术,上来就说公司的保险产品是最好的,特别适合您。在客户明确表示拒绝后,还邀请客户参加所谓的理财说明会客户联谊会。只要客户去了,签单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这一点也是被很多客户所吐槽的。买一堆保险,理赔的时候用不上。还有就是有部分保险代理人为了业绩,帮客户隐瞒病史投保健康险,甚至不问既往病史,直接在健康告知问卷所有选项勾“否”。客户顺利承保,代理人顺利拿到佣金,理赔的时候客户欲哭无泪。

另外,也说说理赔。

买保险是为了转嫁风险,解决对人生未来的风险的担忧,而不是为了“出事”。

但是,买保险也是希望,如果真的“出事”,可以通过保险分担经济损失,让自己没那么“恼火”。所以,理赔也很重要。

买对保险才能获得更好的理赔。

比如,发生重大疾病,对应的险种是重疾险和百万医疗险。如果有这两个险种,可以获得很高额的赔付。如果买的是理财险,那肯定是无法理赔的。

楼主如果想看理赔案例,可以加我微信,我朋友圈有很多理赔案例。

你好。

京哥是精算专业出身,从事保险产品开发工作全流程,因此可能只能从保险产品及相关销售环节进行分析,保险其他方面的解读可以浏览其他知友的回答。以下是正文,借用知友评论里的词,京哥旨在为大家提供买保险的“避坑手册”:

关于代理人。保险在中国的口碑不好,有一部分责任确实需要销售端承担。因为年代理人制度的引进,虽然给中国保险注入了活力,但是其中的问题也很明显。

由于中国人整体保险教育理念等都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销售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导致一些代理人为了赚钱,利用大众对保险的认识不足,先使用浑身解数促成保单,后期就甩手不管了。中国代理人年留存率极低一成左右,而大部分保险的保险期间都超过年,导致一旦因为销售误导出现问题,代理人已不属于这家公司,投诉无门。

这里给大家展示一下某公司针对异议处理的销售话术内部材料这里以第五点为例,看看这内幕有多黑暗多邪恶:

利用父母对孩子的爱。保险销售中常会利用父母对孩子的爱“想给孩子最好的”这种心理,导致一些鸡肋的没有保障功能的产品横行。父母常会因为感情用事而冒然下单。不在买保险上花冤枉钱,有时间建议研究一下这篇文章:

京哥保:给孩子买保险,这么简单的事情,你却总是在花冤枉钱!​

道德绑架。中国传统美德“孝”字当头,我非常尊敬那些孝顺的朋友,我也很孝顺自己的父母,但不要被无良销售绑架了。因为父母的保险通常很贵,稍不留神就被坑得莫名其妙,因此在挑选时一定要有基本知识和判断,不要人云亦云。父母保险配置问题可以看这里:

京哥保:坦白说,给父母买保险其实就是给自己买保险​

返本型产品。利用中国人凡事都想“返本”最后没拿到钱就觉得“亏本”的心理,保险公司可以说是煞费苦心。

重疾险为例:“人身保险公司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管理办法年修订保监会令[]号”中明确规定了医疗保险和疾病保险不得包含生存保险责任。但是,保险公司偏要将其与两全险组合,形成“返本重疾”,这种行为,是明目张胆地拉低保障水平。

可能很多人要跳出来说:返本就是老百姓需求呀,你不满足也不合适呀?我举个简单的例子:老人有保健需求,那么某些以此做文章的销售,利用老人对健康的渴望来行骗,是不是要给他们发个奖状呢?因此不要偷换概念,老人要的是健康保障,而不是无效甚至劣质的保健品。同理,买保险的人不是缺返本重疾,而是缺安全感和实在的保障。

如果有时间你可以算一下,对于大多数产品,把返本重疾贵出来的保费拿来自己投资,只要超过%的年利率,就能超过满期保险公司返给你的钱了。

空头支票,用噱头博眼球。重疾病种多,在京哥看来是最没有吸引力的东西,监管规定的种,基本上涵盖了重疾理赔的%以上。因此拼重疾数量的做法基本就是销售噱头。同理,百万医疗高保额也是,因为大部分人每年的医疗费用很少超过免赔额通常为万,这也是为什么保险公司定价这么低,但还能放心大胆地将保额升高到好几百万。

终身型产品大行其道。终身型产品比定期的要贵,还不是一点点。因此选择的时候纪要非常小心和谨慎。保险公司推终身型,因为它价值高呀,对公司来说利润足。但是对消费者来说,如果不是特别需要,很可能变成负担。比如,京哥推荐重疾最好是先配置定期的,有钱了再考虑一个终身的纯重疾。终身定期,相关内容可以参考:

重疾险真相|精算师视角,定期重疾终身重疾,如何选?​

炒停售。这一招可以说是屡试不爽,京哥非常反感朋友圈里一些保险销售动不动就说某产品停售,炒一波。这些东西通常都是违背监管意愿的东西,违背“保险姓保”初衷的产品,监管本意是要保护消费者,你却硬往火坑里跳,想想都心急。

但是这里也不排除一些真的好产品停售,例如达尔文超越者的停售,其关键在于老版对于公司不赚钱,它本身确实是好产品,最后那几天内部群里都炸开了锅,甚至很多人选择加保。

因此是真炒停售,还是好产品停售,一定要鉴别清楚再行动。

理财与保险混为一谈。保险公司自己算收益都会考虑时间价值,但给客户却用单利展示。举个例子:%的利率,年,单利总收益是%,复利是%。因此想财富升值,又不愿承担风险,用俗话说:富贵险中求,保险里想发财,不要想多了。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如有其他关于保险的问题,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京哥保”后台回复“知乎”,每天前位知友将会有保险精算师给你免费解答。

祝你拥有充满保障的人生。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如果你拿到了保险理赔,一定不会发朋友圈告诉别人自己生病得到了保险公司的赔偿!

如果你拿不到理赔金,一定会发朋友圈告诉全世界保险公司在骗我!

按照现在行业总体理赔率在%左右,但是%赔不到钱的负能量可能就会盖过%的正能量。

试想一下,如果有%投保的人赔不到钱,保险公司都会倒闭,做好如实告知,不要酒驾醉驾吸毒犯罪就可以了。

随着各家保险公司年的理赔年报陆续出炉,墨菲先生最近也在关注理赔年报中的数据,但每家保险公司的理赔数据与展示类别各不相同,在看了天安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同方全球人寿弘康人寿华夏保险中国人保中国人寿新华人寿泰康人寿中意人寿中英人寿恒大人寿太平洋人寿陆家嘴国泰光大永明人寿长城人寿等保险公司年的理赔年报后,墨菲对其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整理与归纳后,得出一些投保启发,希望能帮到大家聪明投保。

————————

一理赔金额与理赔率

保险理赔金额与保险公司成立时间与业务量结构有关系,老五家保险公司的理赔金额肯定相对更高,当我们还在怀疑出险后能否获得理赔时,可以看看每年度保险公司的理赔年报,理赔的金额都是数以亿计,都是真金实银赔出去的钱,都是用于救苦救难之时。

各家保险公司理赔率都在%以上,有些人就好奇为何只有%以上而不是%?在查阅多份理赔年报之后发现只有一家保险公司公布个拒赔案例华夏保险,可归纳为没有如实告知对核保结果产生重大影响或属于免责条款因而拒赔的。

【拒赔案例】

:一般投保时,保险代理人或保险经纪人对投被保险人的健康情况进行询问并要求提供相对应的检查资料是一种负责的做法,他是在为你规避拒赔风险

投保启发一:

再次啰嗦强调,投保一定要如实告知,如今医院的治疗记录都保留年甚至更长,万一隐瞒投保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需要注意保险合同中的免责条款,例如醉驾无证驾驶吸毒等,这些违法犯罪的行为是不能获得赔偿的。

————————

二理赔类型

一家保险公司理赔类型占比除了跟险种本身的理赔率有关也与该公司的产品结构有关,例如中国人保与太平洋人寿,医疗险占比最高,因为两家保险公司短期医疗险与团体险保单较多,因此出现此现象;有些公司又以理财险为销售主力,那这些保险公司的理赔数据又会不同。

同方全球人寿与中意人寿的重疾险赔付占比均超过%以上,除了说明重疾险容易出现赔付,还说名这两家公司以健康类产品销售为主,在如今保险回归姓保的路上走得更快。

综合来讲,最容易触发理赔的保险责任为:重疾医疗身故豁免;其次是轻症伤残。

投保启发二:

一般墨菲先生建议的投保顺序是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寿险,这也符合保险理赔正态分布的;

豁免责任赔付较高,如今多数产品已经可以附加投保人豁免功能,投保时如果是夫妻投保或帮子女父母投保,顺手附加豁免功能,留爱不留债;

轻症责任赔付占比较低,主要是因为轻症责任作为重疾险的附加功能时近两年才兴起的,以前的重疾险压根没有轻症责任,因此就这两年的轻症理赔占比不低已经说明轻症责任非常容易发生理赔,挑选保险产品时要注意种高发轻症是否缺失。

————————

三重疾理赔

从天安华夏广分陆家嘴国泰的重疾险理赔的前十病种数据可知道:甲状腺癌均位列理赔榜单的第一,近年来甲状腺癌的理赔越来越多。

甲状腺癌理赔占比如此高,除了不好的生活习惯如:熬夜精神压力大等疾病诱因外;还因为甲状腺癌非常容易被发现及诊断,很多人就是每年参加单位体检时发现甲状腺癌,因此甲状腺癌相对发现更早,所以相对能更早得到治疗,属于相对善良的癌症了。

从多份理赔年报的归纳中可以分析出:恶性肿瘤占重疾理赔的比重较高,平均在%以上,最高的中意人寿达到了%,可谓触目惊心。

除了恶性肿瘤的占比,重疾险的理赔几乎都集中在其余种高发重疾:脑中风冠心病引起的急性心梗冠状动脉搭桥术终末期肾病重大器官移植术。

投保启发三:

由于甲状腺癌乳腺癌宫劲癌发病率高,因此这类核保严格。投保时一旦已经出现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乳腺增生卵巢囊肿等情况切记提交对应的检查资料与病历进行核保,以免以后发生理赔纠纷;

通过分析重疾险的病种赔付排名以及赔付占比,在投保时不应该只看重疾病种有多少,毕竟病种的发病率有正态分布的规律,并不是重疾种类越多,该产品就越好,还需要看疾病如何分组赔付次数赔付间隔,加上衡量该公司的运营效率核保速度服务品质等才能判断该产品是否推荐购买;

重疾险的高发重疾都属于必保重疾,但轻症种类则每家保险公司规定不一,因此投保时需要注意轻症种类是否能对应高发重疾的种类,轻症赔付是否分组赔付间隔条款规定的理赔条件;

恶性肿瘤占重疾理赔比重较高,而且有年康复期,因此设计重疾险保额时推荐倍年收入为基本风险缺口;如果经济能力暂时不够或老人投保,可以适当投保防癌险。:防癌险的核保较重疾险宽松许多

————————

四理赔年龄与性别

现代女性伴随着生活压力与工作压力,女性理赔比例已经超过男性;

在出险年龄区间中,岁出险占比为%;岁出险占比为%。

投保启发四:

一个聪明的家庭女主人,除了要帮丈夫配置足够的重疾医疗身故保额,也要为自己匹配足额的重疾医疗保额;

出险年龄区间集中在岁,而此阶段又恰好是事业上升期上有老下有小肩上负有各种贷款的时期,可谓工作压力与家庭责任最重的阶段,因此这阶段更不能抱有侥幸心理裸奔,而需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合理配置保险方案。

————————

五件均保额

令人吃惊的是居然还有接近%的人重疾保额低于万,

投保重疾险万保额以上的人仅占%。

投保启发五:

如今一般治疗重疾需要花费万左右,中产以及一般家庭重疾保额建议不低于倍年收入,保底保额应不低于万/人,否则不能有效覆盖风险缺口。

————————

有句话说得好,人更愿意相信他愿意相信的事情,比如看到保险公司拒赔的新闻,觉得一定是真实的,愤愤不平;看到保险公司理赔了多少多少钱的新闻,觉得这是水军写的,不值得信任。

其实赔款的例子很多,但是民众会有一种思维定式

听到拒赔的例子就认为保险是骗人的,里面都是套路,一片指责与谩骂。

听到赔付的例子就认为是应该的,保险公司不赔钱还叫什么保险?

其实仔细思考一下,买保险到底是买了个什么?

其实是买了一份保险公司以合同来明确的承诺,合同里写明了是保险公司哪些情况赔,哪些情况不赔,白纸黑字。

如果有保险公司没有理由就拒赔,不是还有法律保障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权益么。

再说下所谓的黑幕与套路

我认为核心套路就是让很多人买到他们并不是真的需要的东西。

另外,同一件事,对一些人而言是套路,对另外一些人而言可能不是套路。

保费返还

能返还保费好不好?当然好。

但是返还保费本身是有成本的,是付出更多的保费换回的保费返还,理解了这一点后,有人会认为被骗了,有些人会认为这笔钱不交保费也会被自己老公赌博花掉,还不如交了保费将来给孩子留笔钱,多花点保费也可以接受。

从头保到脚

从头保到脚好不好?当然好。

但是实质上,每一种类型的保障也都是有成本的,所谓的全面保障代表着全面的购买,投保人是否真需要用一款产品解决各类风险?还是应该有所侧重,有些风险重点考虑,有些风险只考虑短期?

有的人不喜欢烧脑,认为比较和选择保险产品费劲得要死,一本合同解决所有的问题简单些。

有些人会希望保险方案有侧重有突出,买完“大礼包”后知道了其他产品,大呼上当。

凡此种种,不一一举例。

需求分析

保险行业有一种服务叫做「需求分析」,也就是弄清楚客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然后才是用什么产品满足这种需要,这才是最重要的环节,而这个环节恰恰是行业中最最缺乏的。

停售套路。营造保险产品稀缺的假象,搞饥饿营销。

不知道你有没有在朋友圈或者自媒体看到过类似的信息?

利用行业政策调整,丧事喜办,制造恐慌,诱导客户快速作购买决策。

还有配合保险公司一起“演戏”,搞产品停售倒计时,营造出“产品太好,保险公司卖亏了”的假象,鼓动客户抢购。例如今年月份大肆造势停售的“百年人寿守卫者号”。

尴尬的是,没过几个月宣告停售的这款产品又“复活”了。

以上是保险惯用的套路:停售炒作。

一保险停售”炒作套路

通过营造产品停售买到就是赚到的氛围,促使消费者冲动之下完成购买决策。

这是保险行业的老套路了,其历史比雷布斯耍猴玩小米饥饿营销还要悠久。像极了三四线城市那些玩关店打折清仓清仓了一年店还没关的骗局。

而监管机构银保监会是明确禁止保险公司保险从业人员以“保险产品停售”进行宣传误导,怂恿消费者仓促投保的。保监会的官网曾经也对此现象做过消费者风险提示:

因此当你在朋友圈再看到有人传播保险产品停售,一定要擦亮双眼,这很可能是一个炒作骗局。

买保险一定要从自身的需求出发,不要冲动消费。没有什么保险产品是不买就亏的。

二炒作停售的原因

为什么要炒作停售?因为卖你一份保险实在太难了!

保险是用今天的钱保障明天不知道会不会发生的风险。虽然是刚需,但是实在缺乏急迫性。保险是今天买,还是明天买,甚至是这个月买,还是下个月买,说实话没有太本质的区别。

保险销售辛辛苦苦地跟了你三个月,你已经认可了保险方案,结果却拖拖拉拉地总是不付款,再不付款保险销售就要完不成业绩被炒鱿鱼了。怎么办?只能给你设置个了呀:老板,产品即将停售。再不付款就买不到了!

制造,是保险停售的本质。

最后提醒各位一句,买保险一定要从自己的需求出发,理性判断,不要中了“保险停售”的套路,冲动消费了啊!

懂点保险,其实很有用:

一年,元,我是如何给父母买大病保险的

后该如何买保险?

给宝宝买保险真的不贵,,元就够了

关注微信公众号【和小零去探险】,回复“知友”免费向我对咨询保险。

在保险业混了这么久,我也算是什么“牛鬼蛇神”都见识过了。

其实,保险公司的套路细数起来就那么几个,但招架不住好用。%的小白都会跌倒在这些坑里。

今天我就要一一给大家架上警示牌,顺便教教如何反套路。

套路一:百万医疗险续保需审核

给大家举个真实的例子:

不便暴露姓名,下文用她来代替

她给自己的大儿子买了某寿如康悦医疗保险。后来儿子不幸罹患了白血病,这个保险也成为了她“苦难”中的一点安慰。年儿子大部分的治疗费都顺利在某寿报销了。

可到了第二年,当她再次拿着医疗费用清单去报销时,保险公司不理赔了。

原因是,审核不通过,不给续保。

关键的是,第二年的保费已经自动扣费一个月了。。。保险公司表示保费会原路退回

虽然我不是当事人,但是也非常非常愤怒!“某寿如康悦医疗保险”从此一生黑!我把市场上能找到的类似产品也都找出来了,晒出来让大家一起吐口水扔臭鸡蛋!

遇到这些医疗险,请千万小心再小心!​

套路二:百万医疗险可连续续保到岁

百万医疗险没有保证终身续保的,最长只有年。

但有些鸡贼的保险公司为了吸引消费者,打了马虎眼,说“可以连续续保到岁”。

保证续保和连续续保看起来似乎差不多,但实际含义却存在天壤之别。

「保证续保」包含了三层意思:

保证可以续保

保证费率不变

保证责任不变

至于连续投保,只能满足第三点要求。

所以哪怕承诺续保到岁,也不代表我们第年就一定能够正常续保。

别被这类产品给骗了。

目前不会因为身体情况变化有过理赔历史而拒绝续保的百万医疗险,只有这些:

续保条件优秀的百万医疗险大盘点!​

套路三:重疾险贵有贵的道理

一般来说,大保险公司产品价格比较高,而且销售员会告诉你,保险贵自然有贵的道理。

我并不反对说一个公司经营有道,客户体验更好,有一定的品牌溢价。但是,有些产品比同样保障的产品,价格高一半以上,就过分了。

像代理人一直吹捧的这几款产品,我就不推荐:

十大【不值得买】的重疾险大盘点!​

保险与其他商品不一样,是没有实物的。

我们买辆宝马,虽然贵,但是驾驶操作感高,开得特别舒心,贵是贵得有道理的。

而保险,本质是一份合同,同样的条款类似情况下,不同的价格,并不能带来实质的差异。

不如把钱花在刀刃上,性价比更高:

十款便宜好价的热门重疾险推荐!​

套路四:健康告知都填“否”

建议买过保险的朋友,回头找出你们的保险合同,去看看你们当时的健康告知那一页,到底是怎么填写的!

很多人买保险,根本不重视健康告知的内容,随随便便,就填了,或者直接让保险销售代写!这是会出问题的!健康告知,很重要!

如果身体有些既往病症或者检查异常项,属于健康告知问到的地方,那就要告知。记得买前翻翻自己的病历本!

告知之后,保险公司要不要保你,会给出核保结果,要么让你正常投保,要么除外承保或者加费承保,要么拒保你。

如果你买保险,很简单,多半被人忽悠了!

保险的理赔,一定会看三样东西:

一,买的时候,有没有如实告知。没有的话,特别是涉及的出险情况是既往病症的话,直接拒赔!保险法规定的!你到时就是哑巴吃黄莲!

二,看保障条款和出险情况是否一致。没有的话,当然赔不了。比如,有人拿着意外险去申请理赔疾病治疗费用,当然赔不了。

三,看报案流程是否规范。出险之后,多久之内报案告诉保险公司,是有规定的,按流程来,别大意。否则,坑爹的不是你买了一款垃圾保险,而是垃圾保险也拒赔你!

如果想更轻松看懂保险,可以点击阅读【手把手教你买保险】,这是我多年总结的保险课程,经过多次反复的培训实践,半小时就能里里外外搞懂保险问题。

史上最大的保险骗局!在年终于败露了!

用保险来强制储蓄,都应该耳闻能详了吧几乎所有的代理人都在唱这个调调很多人也都习惯性的对号入座哎呀平时钱真没少赚最终发现口袋空空真要强迫自己存钱了买份保险吧~搞得好像只有买保险才能强制储蓄一样很早以前就跟大家说过强制储蓄是伪概念是保险公司为了包装保险变现不灵活话术罢了

强制储蓄欺骗了谁

用保险强制储蓄的人在今年大部分都上当了吧!

大众时下现状

上一次我们说到了疫情影响收入减少,应该如何缩减保费支出环节消费压力的问题

如果你现在已经到了缩减保费,来减轻生活压力的程度了,这个时候保司再催着你存钱储蓄!我想你更应该到了崩溃的边缘了吧…

眼下这个阶段最不受影响的应该就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人了,国家发工资,一定不会拖欠的,铁饭碗的规律谁也打不破。

所以这些人收入是没有任何影响的,无论是保费,还是房贷,甚至趁着当下没有娱乐设施,兴许还能存一笔小钱。

大型的企业员工短时间内的收入可能还没什么影响,时间一长呢?再说小微企业在疫情的影响下降薪甚至是停薪状态了吧,就以街边的这些饭馆美容美发婚庆为例,都关门了,没有收入拿什么开工资?没错,已经有大批的人面临收入下降的问题了,糊口都是问题了。

恒大房子卖的也很火呀,有能力在现在买房的人绝对的资产高净值呀!如果公司宣布进入紧张状态%发放工资,你敢买房?

可怕的线上教育

最近有一件事情特别可怕,就是线上教育!

孩子小,你让他自己上网课,简直是天方夜谭,家长得陪着吧!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陪,你得请假吧,请假就意味着家庭收入减少。

但每个月固定的支出是不能少的呀,车贷房贷,收支不平衡怎么办?所以这个阶段是否潇洒完全取决于有多少存款。

关键时刻了储钱罐可以砸了,有储蓄能力的时候再买个新的就是,银行的定期存款也可以取出来了,无非就是损失点利息,但是都能解决眼下的燃眉之急。然而通过买保险强制储蓄的人估计要难受了,因为想取钱的时候才发现,这笔钱根本动不得!想提前拿出来损失特别大!极尽血本无归~

保险取钱的方式

如果保费没缴纳完!或者没有到领取时间!遇到情况想中途取出来,那是要付出代价的。什么所谓的

保单贷款

,退

保返现金价值

万能账户

在此时你才能认清他们狰狞的面目!

/保单贷款:想象与现实的差距

这一直是保险投诉的重灾区哈,很多消费者理解的保单贷款是按照保额的比例进行,而实际上是根据保单的现金价值。甚至还有某个综合金融公司的代理人,打着有保单容易贷款的幌子忽悠客户!

而保单处于缴费期间的现金价值少得可怜。

只有趸交一次性缴费的情况,现金价值才会很高,而且,贷款的额度只能占现金价值的%最多了。

手里刚好有个案例,拿来给大家举个例子,这是一份储蓄型保险

年缴保费万,缴费期限是年,现在已经交了年。合计缴费万

然而此时的现金价值只有万,如果进行保单贷款,大概万左右,最重要的是,这笔钱贷款后你是要还回去的,否则既往交的万就打水漂了。

还有一个扎心的问题,这笔钱本来就是你存的呀,取不出来不说,能用一半也就算了,关键是用自己的钱,还要付给保司利息!这是什么道理!

而且你说这都要贷款了,如果保单刚好要续费,这个阶段的万块,你是交还是不交。

/万能账户的保单:是否万能?

我们很多人对万能险都有误解,都是表面的理解万能这两个字,好像可以应用在任何情况,这都是误区!万能险一点都不万能,具体看这里,

万能险真的万能吗?看看你交了多少智商税!

所谓的万能险只不过是加了个存款账户,为了利于营销,把这个账户取了个好听的名字称为万能账户。万能账户里的钱确实随时支取,但是需要注意,支取的也只是万能账户里的钱而已,目前绝大部分的金额构成是,保单分红被保人未领取的情况,进入万能账户进行复利生息。

以某安的金瑞*生举例;岁男性,缴费年,期限年,年缴保费元。领取方式两年每年领取元,岁每年领取,岁一次性领取万,保单终止。

我们测算年内的收益情况。年合计缴费元。这个保单需要在第年以后退保,才可能拿回本金。虽然有万能账户,但是里边的金额跟本金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最终测算,这个保单需要在第十三个年度,万能账户的费用才会大于已交费用。

其实这个案例已经是往有利于保司的角度来测算了,如果你买的此类保险缴费期限是年,那么你回本的周期将会更长,亏得将会更惨!

/保单分红:杯水车薪

寿险保单分红是固定的时间,月份面临的经济问题,而领取分红时间在月,也算远水解不了近渴。即便正好赶在眼下急用钱的这个阶段,也绝对是杯水车薪。可能也有杠精会说分红可以按月来,按月来确实灵活,但是重点还是要看领取的多少。

还是以某安的金瑞生为例,现阶段保单分红每年达到万,那将意味着,至少在年前你每年交了将近万的保费,就拿现在的疫情来说,保司给的万元拿分红,能解决多少经济压力?

好像现阶段每个月万倒是能解决绝大部分家庭的消费压力。这将意味着年以前,这个家庭每年花了万买保险~年以前这笔钱没买房,却买了保险,现在会不会想回过头捏死那个卖保险的!

至于此前买的养老险和孩子的教育金跟上述情况也雷同,在这个节骨眼上,都帮不上什么忙,甚至还有可能成为消费的负担。

最后聊一聊

朋友们,想通过保险强制储蓄的目的达到了,因为钱存进去了,就别想轻易拿出来~但是目的背后是为了解决不时之需,现在不时之需来了,通过保险你解决这个问题了么?

强制储蓄重在强制,非必要的情况下绝不动用这笔钱,遵循的是有规律有计划的执行。我们可以通过任何带有储蓄作用的手段来完成,银行基金黄金哪怕是存钱罐!所以强制储蓄并不是保险的特质。

从销售的角度来考虑,势必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只有没能力的销售。储蓄型的保险从销售的角度来考虑无疑是非常成功的,抓住了用户返本增值的心里,就连变现不灵活都能包装成强制储蓄这么有意义的事。

然而对于我们很多的寻常百姓而言,这无疑是个圈套,辛苦攒的血汗钱就被一句返本复利高收益收割了,对于产品背后的认识永远都那么浅显,因为销售不会跟你说实话。

这一切离不开环境的熏陶,要知道保司每年的开门红产品可以占公司整年度%的销售额,为了更好更快的完成业绩,只有这类大额保单最直接。然而对于绝大部分的人来说,最需要的实则是那些几百,几千元的保障性产品,而这些产品在利益的前提下,不是你轻易就能买到的。一切皆是引起的恶果~

让保险变得畸形

既往跟大家说不建议买这些理财类的保险,更多的是从收益率的角度,因为收益率不超过%,收益率太低因此不建议买。而这次疫情,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无法通过保险来解决收入减少带来的生活压力,甚至还可能是负担。所谓的保险强制储蓄更是个惊天的大骗局!实则是为了掩盖保险变现不灵活的弥天大谎!

大家醒醒吧~都说存在即合理,很显然很多不符合常规的事务存在性也只是为了满足极小部分的人,理清自己的需求,且不能对号入座。

发现回答中有很多保险从业人员,爆了一些保险公司内幕的事情。

作为一名刚退过保的客户,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分享下我亲身踩过的保险套路:

对于保险,我一直都是比较认可的。我一直都觉得保障先行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事。最近随着自己对保险的深入了解后,退了一份重疾险,重新配置了重疾险寿险意外险医疗险。

一成功入“套”

年月的时候,刚组建家庭的我,很想购买一份保险。没有配置保险前的那种心情,就像是裸奔。走在路上,常常感到危机四伏。市面上保险产品实在太多,没有一点保险知识的我,找朋友介绍了一个保险公司的代理人。见过一次面之后,充分发挥了销售人员的热情和娴熟的销售技巧。最后意志不坚定的家人和没时间关注保险的我,买了一份保单。说实话,买完后,拿着厚厚的保险合同,我其实连自己买的是什么险种都不太清楚,只知道有个重疾。再次回首,特想骂自己无脑。

稀里糊涂购买的第一份保单

二退保,反思“被套路”之事

年月底,先生住院做了个小手术,因为理赔重新拿出保单研读。静下心来学习保险,萌发了退保念头。

为什么要退保?因为我终于意识到自己是怎么被“套路”的!!!

套路:买大公司产品有保障。

很多知名保险公司代理人在销售的时候都会这么诱导客户。我和家人也是这么入坑的。可实际呢?稍微查一查都知道,保险公司的成立条件是很苛刻的。退一步说,即使有一家保险公司真的破产了,根据《保险法》第条的规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的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其持有的人寿保险合同及准备金,必须转移给其他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不能同其他保险公司达成转让协议的,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接受。并且在此过程中,应当维护被保险人受益人的合法权益。

通俗点说就是,即使你购买保险的公司破产了,你的合同依然有效。

套路:重疾险中,种类越多越好。

这个观点其实我是赞同的,但问题的关键是它也贵呀。我倒希望我的保单中涵盖了世界上所有的病种,可是这保费我负担的起吗?最近终于纠正了自己保险理念:保险一定是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预算范围内的最优保障产品。继续看重疾险,其实对于预算不是很充足的朋友大可不必担心疾病种类不够多,因为凡是叫“重大疾病保险”的保险,都必须包含种高发的重大疾病;实际上,目前在售的重大疾病,都已包含了《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中统一描述的全部种。所以,在保费差不多的情况下,选择种类越多越好。但是如果保费有差异的话,就不要盲目的追求数量了。

套路:重疾险中,轻症的种类越多越好。

这绝对是个大套路。买保险的小伙伴一定得睁大眼睛看清楚。轻症和重疾不同,轻症的种类没有统一规定,选购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了。给大家分享个经验:研究轻症病种先了解下是否涵盖最高发的个病种。比如我去年购买的那份产品,高发轻症只涵盖了种。而明眼人都知道重疾险中,一般都会关联轻症豁免也就是说,当出现条款中约定的轻症时,后续的保费可以不用交啦。这么一看,只鼓吹轻症病种有多么的多,而最高发的病种涵盖的非常少,这样的保单价值大打折扣,实属套路。

网络上有很多文章可能会提到种或种高发轻症,如果能涵盖最好。但如果你购买的重疾有包含轻症,那请以下仔细核对以下种轻症病种,因为据资料显示,这种轻症理赔件数占比高达%

买重疾,请仔细核对种高发轻症

精算师轻症解释:请查看//////

“套路”:购买重疾险时,注意身故返还方式差异。

这个“套路”,我加了个引号。因为两种返还方式各有千秋,关键还是要看自身需求及预算。那为什么要提呢?因为一般代理人只会告诉你身故返还保额,很少会告诉你有身故返还现金价值的产品。而返还方式与当下的缴费有着很大的关联。对于预算有限,额度又想比较高的朋友需要关注。

二者差异不多说,直接上图:

年月购买,先生岁

年月购买,先生岁

通过张图对比,朋友们应该能清楚看到二者间的差异。

最后,根据亲身经历再给大家个小建议:如果你也萌发了退保的念头,一定先对比,想清楚,做好充足准备再退保。密切关注新保单的犹豫期,和旧保单的有效期一般保险公司在保单到期后,还有天的延后期。

备注:非保险专业人员,若观点有误,烦请指正!

知乎第一篇长问答,觉得不错,请赏个赞吧^_^最后祝你我永远健康平安!

以下内容于年月日补充。

最近收到的私信有点多,再次谢谢大家的认可。这几个月随着对保险的深入了解,越发意识到选择适合自己保险的重要性。这个“适合”从何而来?需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收支情况现有保单等来规划。所以当大家私信问我,你最后买了什么?我可以分享我的保单,但是否真的适合你,需要进一步探讨。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如观点认同,欢迎再加微信互动

关于保险公司最最最大的坑——招人,内篇高赞的回答说的已经很详细了。

那我再补充两点吧,投保时和理赔时的“坑”,或者说误区。

投保时:

“别买小公司的保险出了事都不给赔!”

“多买两份储蓄险赚得多着呢!”

“我现在能挣钱当然是给我家孩子先上保险了。”

你在购买保险的过程中是否也有上面的想法呢?其实,这些都是针对保险业“天大”的误区。

保险是爱与责任的表现,可买保险的坑也是一个接着一个,都有哪些呢?

误区一:大公司的都是好的!

大错特错!保险公司规模大不大,和它卖的产品好不好,根本没关系。

一些用户觉得买了小寿险公司的产品,万一小公司破产了保单肯定也作废了。

其实不然,中国大陆对保险公司的要求一直十分严格,净资产达不到两亿,法律也不会允许你开保险公司的。

而且,保险公司牌照十分金贵,有钱也未必拿得到。

所以啊,保险公司只有相对的大小,实际上能开保险公司的实力都不能小觑。

另外,银保监会为了我们的保单安全,做出了很多努力,不管是对保险公司保险资金运用的监管,还是偿付能力的监管,亦或是再保险机制,都可以保证我们的利益不受损害。

所以,一张保单的安全性,跟公司的大小无关,跟品牌的名声响不响也无关。

前有保监会的监管,后有政策的扶持,你的保单,根本不会失效。

各位在这个问题上可以把心放肚子里了。

误区二:为了赚钱买保险

经常看到有人买一大堆保险,本以为是具有良好的风险意识,结果全是什么分红险年金险。

把保险当做一种投资的渠道,赚钱倒成了主要任务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千万不要听代理人说的天花烂坠

也不要看那些不切实际的超高收益数字

保险的主要功能是保障,投资属性怎么着也得排在保障属性之后啊。

再说,绝大部分的年金险年化低,资金流动性差,想要理财,完全有更好的选择。

保险,只能雪中送炭,实在没法帮你“发财”。

误区三:“有病治病,没病返钱

多少消费者对这句话深信不疑,觉得返还型保险怎么看都比消费型划算。

但是仔细想想,把从你那赚的钱,再一分不差的还给你,怎么可能嘛。

返还型保险比消费型保险贵得多,保险公司就是把这多的钱拿去投资了。

再说,返还保费的前提也是不出险。说句大白话,要是没有达到返还保费的期限,那返还型保险和消费型保险没有任何区别。

多交那么多钱,最后保额还是一样的…

误区五:先保小孩后保大人

请记住,购买保险的基本原则:先保障后投资先大人后小孩先保人后保物。

很多家长不太理解为什么要先保自己后保小孩。

首先,在保险的过程中,大人是可以持续创造收入的,为孩子提供保障的也是家长。

如果先保了孩子没有保大人,那大人出现了意外就意味着收入出现大幅度减少甚至断了收入,那这时候小孩子也就没有依靠了。

所以先保大人后保小孩,家庭的经济支柱,更要优先投保。

误区六:只看价格,不看合同

买保险不能只关心贵不贵,价格是多少

一切你知道的那些生活原则“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或者“物美价廉”等等在保险这里都不适用

保险的定价原则和方方面面都有关系

我们在选择产品的时候更应该注重产品的保障范围

价格可以作为挑选的一个指标,但不能完全以价格论英雄。

消费者在决定投保之前,一定要在专业的保险顾问指导下仔细阅读保险条款,包括健康告知责任范围免责条款等,以免在将来理赔时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既然提到了理赔,那就好好说说理赔吧。

理赔时:

误区一:不利解释原则和有利解释原则

从历年的理赔数据来看,整个保险行业的平均理赔率高达%甚至更高。

一张白纸上出现一个黑点,就会看起来格外明显,但并不影响其它部分的纯洁。

保险公司拒赔的,无非有两种,一是不符合条款规定的,二是故意骗保的。

如果真的因为某些情况,造成双方对理赔结果有异议,那么闹到了法庭上,从成千上万件的官司来看,法院也是明显偏向于消费者的。

大家都以为自己就是小老百姓,“官官会相护”,打官司肯定赢不了保险公司,然而事实却是,保险公司才是“弱势群体”。

……

为什么?因为《保险法》中有一条被称为不利解释原则,又叫“不利条款起草人的解释”。

保险法第条规定:

“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式条款订立的保险合同,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合同条款有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合同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应当作出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

当然,在解释保险合同格式是,应优先适用普通解释原则,在其他解释原则无法确定合同条款含义的情况下方可采用不利解释。

而我国的《合同法》,有一条法律与之具有相似之处,被称为“有利解释原则”。

《合同法》第条规定:

“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

因此,在我国两条法律的设定上,都可以看出立法机构对于被保险人的保护。

误区二:天内解除合同权

上面讲到,只要投保人排除带病投保恶意骗保等行为,保险公司都会理赔。

对于投保人来说,秉持最大诚信原则是根本。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认为,高血压和脑梗塞之间存在必然的关联,王某在投保时未进行如实告知,此行为属于带病投保;

并且,从投保到出险,也没有超过两年时间,因此两年不可抗辩条款并不适用;

综上所述,保险公司有理由拒赔?

但事实却是,保险公司在一审中,败诉了。

本案的一个关键时间点是年月日,保险公司才将拒赔决定通知书,送达给王某。

我国《保险法》第十六条:

投保人故意隐瞒事实,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在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日内解除保险合同,并对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责任,且不退还保费;超过日不行使的,解除权消灭。

法院判定,南阳某人寿公司,知投保人王某为带病投保后,有权进行合同解除,却未在天内解除合同。此时合同解除权消灭,保险公司应继续赔偿。

保险公司当然不服呀,因为他们认为月日时已进行过拒赔告知,就算是行使了合同解除权,遂提出上诉。

于是在二审中,保险公司,又败诉了。

法院对此理由不予支持,并且明确表示,拒赔决定通知书不是解除合同通知,其行为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及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遂维持原判。

最终,南阳某人寿公司在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支付王保险金元。如果逾期,依法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案件受理费元,由被告南阳某人寿公司负担。

所以,保险公司除了在招人的时候有黑幕和套路之外,真的是很小心游走在人民群众的心里呢。

一直接说结论:

关于保险行业的套路还是蛮多的,深蓝君这里分享一下经典的个套路:

套路: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

套路:我们产品是保险业的奔驰宝马;

套路:你养我十年,我养你一辈子;

套路:我有一套房,名字叫隽升。

套路: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

深蓝君也犯过这样的错误

先说说这张图思路的核心,就是所有家庭资产要均衡配置,不要放在一个篮子当中。

按照风险和收益,建议大家将家庭财富分配为个账户:

现金账户:日常零花的钱%

杠杆账户:关键时刻保命的钱%

投资账户:收益更高,用来投资的钱%

保本账户:安全稳健,用来保本的钱%

时至今日,深蓝君仍然觉得这样的思路是没问题的,股灾时候我们见过很多配资炒股跳楼的案例,就是把自己的全部家当都放到了高风险的投资账户当中。

在现实的操作中,深蓝君见到了很多案例,就是生搬硬套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销售人员建议很多不适合购买年金险的家庭购买了年金险,也就是过分的强调保本账户的作用,这是我很不愿意看到的。

甚至还在一线城市的三口之家,房子还没买,就买了很多年金险,把钱套牢在保险当中,我觉得是很不理智的。

深蓝君解读:借鉴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切勿生搬硬套,无论做任何投资还是买保险,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看,看看是否适合自己:

每个家庭资金状况不同:

不同的收入水平,不同的支出和消费习惯,不同的资产负责情况,甚至不同的家庭结构,都会影响家庭的资产配置情况。

举个例子:同样是年收入万的三口之家,同样有车有房,同样生活在一个城市当中。

家庭:为了购房首付和装修,向亲戚朋友借了不少钱,而且还要赡养个农村务农的父母。

家庭:买房首付装修均为自己积蓄,而且父母条件极好,还能偶尔够提供接济。

表面上两个家庭情况相同,实际上两个家庭的现金流和负债都有很大不同,所以

无论是投资还是买保险,都要根据自己的家庭实际情况来看

,而不能跟风和一刀切。

每个家庭风险承受能力不同:

我们知道收益和风险是相对应的,去过银行购买理财产品都知道,

购买前需要进行风险承受能力测试

,承受能力高可以多配置权益类资产,承受能力低则建议少配置一些。对于完全风险厌恶的人,甚至不应该配置权益类资产。

综上所述,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象限图给了我们一个资产配置的思路,但是切勿生搬硬套。

套路:我们产品是保险界的宝马!

每当我和一些销售人员在对比产品时,他她会高傲的抬起头,然后优雅的告诉我:

我们的产品是保险行业的奔驰宝马,不能跟那些小公司的产品相提并论。

每次深蓝君听到这种话都是崩溃的让我们看看具体原因:

保险不一定贵的就是好的

生活常识告诉我们: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这是过去生活经验的总结,在日用品家电等消费类产品是可以的,因为价格透明且充分竞争。

但是在医疗和保险这两个信息不对称的领域,“高价不容易买到假货”是不理性的

,理由如下:

由于信息不对称,你没办法判断商品的好坏。

保险和医疗都一样,需要对症下药量体裁衣,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不一定是贵的。

保险更多的是保障

我们购买保险更多的想获得一份保障,花钱买了一份保险合同,当风险来临时能转移自己的损失,仅此而已。

重疾险和奔驰宝马特斯拉等豪车相比,并没有什么使用的属性,更不会天天带在身上炫耀。说到底,保险并不是奢侈品。

保险就是一纸合同,保险人投保人被保人受益人的权利和义务都已经明确地写进了合同,一切都按合同条款执行,并受到保监会的监管。

深蓝君认为,一份保险产品好不好,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

保障范围:保险的保障范围是否是你需要的。如果你特别关注心脑血管疾病,希望早发现早治疗,但是某产品根本就不包含这些轻症,那么品牌再大也没有用。

免责条款:什么情况下是不赔的?如果你热爱极限运动,如果某份寿险不保高风险运动导致的身故,这个产品也不适合你。

保障杠杆:买保险就是买杠杆,用尽量少的保费获得尽量大的保障额度,要真的能在出险时解决问题。无论多么牛的大公司,也不可能多赔你几十万。

把握好以上几个原则后,希望大家可以适当在保险产品公司品牌附加服务等方面权衡,如果一款产品的品牌很知名,产品保障范围也很广,即使价格比平均水平高一点,我觉得也是可以接受的。

套路:你养我十年,我养你一辈子。

我们经常在朋友圈可以看到“你养我十年,我养你一辈子”,比如:

交万返元一辈子!

交万返元一辈子!

交万返元一辈子!

交万返元一辈子!

年金可取走,如果不取出则进入保底%万能账户,现行%复利滚存!万能账户存取像余额宝一样方便!

每次看到这样的产品,我的内心就是惶恐的,因为想跟一个普通人讲明白里面的套路还是挺复杂的。

保险需要连续缴费,并不是只缴一年

在上面的案例中,并不是一次性缴费万就会返还,而是需要连续缴费年的,也就是每年都需要交万。

我们之前文字版分享过,一个销售人员跟我说:

每年缴万,每年返还,相当于每年有%的收益。超级划算

可真相是:

第年:本金万,返,收益%

第年:本金万,返,收益%

第年:本金万,返,收益%

所以

看收益就要看整体的平均收益,不要被第一年高额返还所诱惑

。保险理财的优势是安全稳健和持续的现金流,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但是收益一定是不高的,

几十年平均下来每年收益一般都是在%%

之间。

只靠保险来养老,几乎不可能!

有些朋友问深蓝君,手头有一点积蓄,想买一份养老保险解决养老问题,到底合适不合适?

上文我们提到了养老保险,平均下来

每年的收益就是%%

之间,几十年下来能跑赢通货膨胀就已经很不错了,想靠一份保险就解决养老的问题,这种想法就是不可取的。

另外我们在《如何做一个合适的养老规划,社保和养老保险哪个好?》文章中,讲解了如果要做好养老规划,深蓝君建议你做好如下点:

合理算计要知道自己老年想拥有什么样的退休生活,估算一下大致的生活费和医疗费用,还要预留出一定的休闲娱乐费用支出,要算计得知道自己大概的费用支出是多少。

投资组合:财务规划是通过投资组合来实现的,我们要计算一下,我们退休后的收入来源还有哪些,常用的可能有国家统筹的养老保险房屋租金收入商业养老保险银行利息等等。相信只要有了财务规划的意识,我们就能大概知道自己目前的准备情况,哪些是保证的收益,哪些是不保证的,每项收益的风险情况。

考虑通货膨胀:目前实际上国内的通胀保持在%%左右,所以就算已经有了一定的现金积蓄,也要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现在看起来够用,是否年之后还够。

下面我们再通过一个案例来看一下:

先生今年岁,月收入万元,至少需要千元的生活费。

假设通货膨胀率是%,为了维持这个生活水平,到先生岁退休时每个月大约需要万元

岁的万元等于现在的元

假设先生每年最多能拿出万作为养老金的储备

这样的预算对先生来说已经是太多太多了

,以前段时间销售很火爆的华夏如意来为例

从岁,

每年保费万,每年返还万进入万能账户

如果从岁开始每月从万能账户提取万元每年万作为退休生活费,

按照保底收益%收益来算,到岁时就已经没钱可取了

,就算按照较难达到的高档收益来算,到岁万能账户也就没钱取了。

如果再想获得养老金,只能退保拿到现金价值万,再供自己养老年而已。

这里有一个核心,很多人在看保险计划书的时候,过高的看重未来的钱,并没有把通货膨胀考虑在内。

深蓝君建议大家,不要对保险理财有太多的美好幻想,

要知道理财保险的优势是安全稳健,但是收益一定时不高的

套路:我有一套房,名字叫隽升

在年前后,深蓝君的朋友圈流传着这样一种特殊的房产,深蓝君从百度找到了这样一个案例:

以岁企业主小为例,可以购买“隽升”,有如下优势:

免首付:不需要首付,每年交万,年交清,不收利息,房价就是万。

免装修:不去考虑装修好坏水电费地段好坏等问题。啥都不用管,每年能拿到房租万。

产权年:普通房产的产权是年,而隽升可以使用年,

增值快:年后,小也变成了老。老闲来无事去“房产公司”问了下,他的“房子”价值已经涨到了万了。一眨眼又年过去了,老由于年年出国游,心情舒畅,又经常锻炼,身体倍硬朗。又溜达到“房产公司”去了,一打听这房子已经升值到多万。比起之前万买的,升值了倍。

不收过户费:老百年之后,可以把房产过户给儿子,不交一分钱就能过户。

老实说第一次看到了我都开始怀疑自己人生了,总觉得不对劲,以我对国人的了解,这便宜应该有大把人来占才对。看起来的确好诱人,要不是没钱,有钱可能我也买了

不过深蓝君也特意对种类产品进行了整理对比,我们可以看下面的表格:

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这里不得不提醒大家的是:买房最大的魅力是通过杠杆效应,用首付撬动了几倍的杠杆,而目前国内一线楼市火爆,过几年一转手可能就有极高的收益。

深蓝君主要想强调点:

保险和房产不同,

其他人可能买你的房子,但是不会有人来购买你的保单

,只有保险公司才会回购你的保单。

计划书上漂亮的演示数字是需要经过几十年时间才能实现的,

买了就相当于长期套牢,提前退保将会有较大的损失。

分红保险收益分为保证部分和非保证部分,上表是按照非保证部分来计算收益的

,而实际上是有可能达不到预期收益的,而保险公司官网公布实际数据,实际上最近几年基本就没有达到预期收益。

这也是深蓝君之前强调的,尽量购买保底收益高的保险理财产品,

保底收益低本质是保险公司把风险留给了投保人

,无论技术上多么漂亮的演示数字,可能都只是镜花水月而已。

【文末福利】

我是深蓝君,专注保险测评,日常科普保险干货!

如果回答对你有用,点个赞让我开心下呗~

还有什么疑问,欢迎给我留言或私信,我会尽我所能一一为你解答。

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家,我呕心沥血整理了一系列知识干货,欢迎自取!

只要在深蓝保微信公众号回复:知乎,即可免费领取以下资料包:

「产品榜单」:每月更新四大险种最高性价比产品排行榜!

「投保指南」:儿童成人老人各年龄段科学投保指南,还有价值元课程免费赠送!

「防坑攻略」: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定寿四大险种最全避坑攻略!

「保险方案」:年收入万万万万家庭不同需求的保险规划方案。

「疾病核保」:乙肝结节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疾病快速投保指南。

「社保手册」:全国各地医保报销养老金领取等详细解读,全网最全社保使用手册!

延伸阅读:

预算有限只买一种保险,买什么?

网上买保险靠谱吗?有那些优点和缺点?

岁重疾险投保思路分析,份方案一手掌握!

小保险公司靠谱吗?保险公司破产我的保单怎么办

详解各大保险公司真实理赔数据!保险理赔哪家强?

家大保险公司重疾险分析,哪款性价比最高?

医疗险和重疾险有什么区别?有了百万医疗还用买重疾险了吗?

价格千和万的重疾险,到底差在哪?

支付宝爆款保险产品一网打尽,哪款最值得买?

微信保险全系列大盘点,这款性价比最高!

谢邀~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圈内知识,而圈外人难以了解,甚至知道了后,会觉得不可思议。

借此机会,说一说保险圈大圈内真相,为解决保险行业和保险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持续贡献力量。

保险业务员是面试过程最人情最容易通过的职业,没有之一。

大爷大妈,邻居,当护士的妹妹以及他们医院大部分人都在兼职卖保险,只要能“卖出去保险”不管他们是否有销售资格是否有学历有专业知识,保险公司照单全收。

这是行业乱象,虽然一直在治理,却一直效果不明显。

保险消费纠纷,最常见的情况是:

保险业务员帮消费者把保单填了,只管让消费者交钱,等出事了,消费者才知道买的保险还有健康问卷调查,而业务员根本就没问过健康情况。

绝大多数银行大堂经理,他们的第一副业是卖保险,不是指导你去哪个窗口排队;另外,在银行大厅里卖保险的,是保险业务员在那儿蹲点,他们根本不是银行工作人员。

市场上有%的保险产品都是次品,只有%的产品是适合你的好产品

保险姓保不姓理财

如果你指望保险帮你赚钱,还不如直接买保险公司股票。

寿险买了是给别人栽树乘凉,想好把钱留给谁比什么都重要。

另外,就是,夫妻之间,如果一方给另一方买高额的寿险,多份保额超万的意外险,还把受益人写成自己,那你要注意了,并且高度注意你的人身安全。

理赔人员看见家庭经济支柱丈夫去世,公婆和儿媳争夺保险赔款的事儿,简直稀松平常,就跟医生天天见病人一样。平时的家庭和睦,那是表面现象。

❤延伸阅读:

怎样评价电影《受益人》?​

保险业务员给你承诺的保险年化收益理财类保险,没有任何作用。

保险公司不会因为业务员胡乱承诺,就给你他们业务员承诺的收益,也不会因为业务员的过失给你赔偿。

每年开门红阶段每年月到次年的月各家保险公司会集体出门,搞宣传的做广告的小区里拉横幅的社区里搞讲座的直接给你打电话的……都是为了销售理财类保险。

理财类保险的演示收益,会把收益率假设得很高,复利计息利率%,收益率%,这样综合效果的结果是,到你多岁的时候,会拥有上千万的保险金……

目的是,给你造一个假象的千万富翁梦~

这……都是套路,跟买房的过程比较相似。

如果你沉迷了这个梦,那恭喜你,跳坑了。

每年都有人买了寿险,就是为了自杀,然后让家人获得赔款还债。虽然保险公司都知道,但是也没办法,毕竟保险法规定的:寿险赔偿两年后自杀。

目的是体现保险的社会责任。

不过注意了:意外险,无论什么时候自杀,都不赔。

在银行买理财,银行的理财经理一定会%会给你推荐保险理财产品,尽管产品的名字,听起来完全不像保险。

你一定要问清楚你买的是不是保险理财,不要只盯住保底收益&;定期储蓄收益

否则你中途遇上难事需要用钱,拿回来的钱就是退保的钱,少得可怜,因为买保险理财,就是被活活套牢。

银行渠道销售的保险,保费要占保险公司大壁江山。

你周围销售保险的人,个人中有个人是平安,现在知道平安的保险为什么辣么多人买的原因了吧,个人说好你不信,个人说好你准信。这就是人海战术的策略。

&;如上分享望有助&;

更多ღ有趣好玩颜值爆胎ღ的保险科普内容

来这里一键取走❤

☞知乎机构号:企鹅问保

☞知乎专栏:我的保险我做主

Copyright © 2018-2020 www.tdftex.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土豆新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