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土豆新闻网 > 财经 >

初中历史教学中三种素养的落实——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

时间:2020-01-10 02:15:24观看次数:199

尹本慧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重心。这是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也为初中历史教学指明了方向。本文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这三种素养的方法,希望能抛砖引玉。

上课伊始,我选择现实中的热点事件“2014年6月22日我国与中亚四国丝绸之路申遗成功”设疑导课,既拉近了历史和现实,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漫漫丝路孤胆英雄”“丝路开通惠泽后世”和“筑梦丝路展望未来”三个专题来引导学生探究本课重点“学习张骞精神和丝路开通的影响”。在“漫漫丝路孤胆英雄”中设计了三个小主题:1.走进英雄认识张骞。用ppT介绍张骞。2.孤胆英雄开凿丝路。(1)引导学生看p67壁画“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并设问:为什么汉武帝要亲自送张骞?让学生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目的和重要性。(2)学生看p68、p69页地图。画出重要地点并读出和说出两幅图的不同点。让学生通过识读地图、比较两幅线路图,明白陆上丝绸之路就是张骞开发的,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3.为了让学生理解张骞被誉为“孤胆英雄”的称号,我引用了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和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以及柏杨先生对西域恶劣描述:“西域是无边无涯的沙漠,暴风时起,天翻地覆”等,让学生结合材料描述当时西域自然环境的恶劣以及张骞去西域所需要的品质。设计三个小主题意在让学生真实体会、感悟和学习张骞精神,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感素养。教师最后补充:张骞“不辱君命”“持汉节不失”。至公元前129年,张骞在敌人监视不备的情况下,带领其随从,逃出了匈奴王庭,不忘初心,回到长安。意在加深学生对张骞爱国精神和顽强品格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在“丝路开通惠泽后世”专题中设计了三个材料让学生合作探究“惠泽后世”表现:(1)“不是张骞通西域,安有佳种自面来?”驮着中原丝织品、瓷器、造纸术、冶铁术去了,驮着石榴、黄瓜、佛教文化、杂技艺术回来了。(2)同时汉朝在各个关卡、海关税收方面取得了巨大利润。(3)张骞通西域后,为往来使团、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汉武帝、昭帝置使者校尉领护。后来,汉朝又设置西域都护,开府乌垒域,颁行朝廷号令。三个材料让学生学会“论从史出”,训练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知道张骞通西域促使了西域都护府的设立,从此新疆就已经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过渡:这条商业之路到唐朝时达到鼎盛时期,如玄奘西游印度、鉴真东渡日本、阿拉伯商贾云集长安,宋元时期进入黄金时代。时至今日,丝绸之路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2013年大哥总书记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为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增添了新的正能量。

在“筑梦丝路展望未来”中选择了两个材料让学生合作探究“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的影响。(1)2017年,先后在丹麦和巴基斯坦举行多场展演活动,通过展示陕西秦腔、木偶、皮影、剪纸、马勺脸谱等国家级非遗项目,有效提升了陕西文化影响力。(2)2018年上半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额达6050.2亿美元,增长18.8%。用历史照亮现实,让学生感受“一带一路”实施后中外双方互惠互利以及给陕西带来的变化,从而明白“一带一路”现实意义,意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

最后课堂小结:我们认识了张骞、汉武帝,开通了陆上丝绸之路,明白了新疆从汉代起就是中国的领土。历代王朝在经营丝绸之路中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今天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又给中国发展增加新的活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作者单位:陕西省镇安县教研室)

标签: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8-2020 www.tdftex.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土豆新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