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土豆新闻网 > 国内 >

为什么有人会把韩国人叫做“棒子”?

时间:2020-01-30 04:42:50观看次数:69

【推荐关注公众号:《每日轻松一刻》(ID:qingsong_163)】

那天,听一个朋友说了个笑话,说:

韩国人最讨厌的动物是狗熊,是因为啥?

智商需要充值的胖编自然不知道答案。

不过说起韩国人这个邻居,有不少人总是有一种百感交集的情绪。

一提起韩国人,人们可能会直呼“棒子”。这一听就明白,“棒子”其实是种蔑称。

历史上呢,本来只有东北、山东地区以及京津地区等等经常接触朝鲜半岛人的地区才会使用。

不过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这个外号,开始流传到全国各地。

但是,相对于“棒子”这个称呼的广泛流传,“棒子”这个说法究竟是怎么和韩国人沾上边的,就比较莫衷一是了。。。

难道跟玉米棒子有啥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吗?

还是说跟韩国著名天团组合Big Bang(汉译名:大棒)有关?

这真的是众说纷纭,光胖编听说过的版本就不下七、八个。

接下来,我为大家找到了流传最广的几个说法,大家一起来判断判断。。。

传闻1:

【高丽军队作战英勇的象征】

这个说法来源于韩国方面的解释,就是说在韩国还叫高丽的时候,与中国中原皇朝军队作战时,因为高丽士兵爱用“棒槌”作战,结果汉人就称朝鲜为高丽棒子。

这个说法是可圈可点的。

在冷兵器时代,刀斧剑戟等利器杀伤力巨大,远比“大棒槌”这种钝器来得直接,因此,在战场上,利器肯定是比钝器更常见。

由此可见,高丽军队爱用棒子来作战这一点,确实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冷门“特色”。

这个特色被人所记忆,流传下来,并且借代了“韩国人”全体,也是相对很容易理解的事。

据了解,这种“棒子”作战的方式,其实主要是用棒槌攻击敌方骑兵的“马匹”,这一招虽然不能有效击杀对方的将士,但是确实能减缓甚至打退对方的前进速度。

为此,中原汉人军队,都觉得高丽人这种奇葩的打仗方式,是有点让人头疼:军营中的兵没死伤多少,到是有不少的马被打的半身不遂。

传闻2:

【朝鲜人爱吃玉米】

有人说,“棒子”一词来自半岛人擅长种植玉米,所以收获季节院子四面墙壁悬挂的都是玉米棒子。

这个说法的可信度不高。

确实啊,玉米是广大北方农田里常见的粮食作物,种植条件简单,而且晒干后容易保存,因此在土地资源不算很丰富的半岛,是很经济实惠的农作物。

但是,玉米传入朝鲜半岛的历史很短,虽然好种植且产量不错,但半岛上的人民,似乎并不太爱吃玉米,很多韩国菜式都与玉米无缘。

因此,玉米和韩国人被称呼为“棒子”,几乎没什么联系。

传闻3:

【乾隆皇帝所赐】

据说,棒子是北京的方言,是愚蠢无知的意思,用老百姓的话就是半吊子。

这里有个流传很广的小故事:

乾隆时期,朝鲜(高丽)是清朝的藩属国。有一次朝鲜国王觐见乾隆,乾隆很高兴,就在紫禁宴请他。

席间有人拿来一盆装有花瓣和盐的水让朝鲜王洗手,他不明就里竟然以为是汤喝掉了,还大赞好喝……

乾隆,因此而觉得对方愚昧无知,就说“你真是个棒槌啊!”。

对方还是不懂,还以为是封他做官呢,还跪谢,从此棒子之名就叫开了。

这个故事,一听就是错漏百出。。。更像是现编的网络段子。

主要是,根据正史记载,高丽一族的古代领导人甚至贵族,压根就没有进过京的纪录。

如果说有贵族进入过中国,那就只有仁祖之子曾经作为人质被羁押在沈阳。

传闻4:

【对朝鲜仆役的称呼】

上面说到,凡事要看历史记载,咱们现在就来翻翻史书。。。

这是清代法国人画的北京风俗画,朝鲜人就被标成“高丽梆子”。

最早可查的“棒子”一词,是在清朝康熙年间的《辽左见闻录》一书中:

朝鲜贡使从者之外,其奔走服役者,谓之“棒子”。

其国妇女有淫行,即没入为官妓,所生之子日“棒子”,不齿于齐民。

鬓发蓬松,不得裹网巾;

徒行万里,不得乘骑;

藉草卧地,不得寝处火炕。

盖国中之贱而劳者。

文中出现的“棒子”,就是“高丽棒子”的来历,代表身份低微的仆役。

这个称呼的韩语写作(如下图显示),读作“bangza”,也就是“棒子”的语源。(朝鲜汉文写作“邦子”或“房子”)

上图翻译过来:【房子/幫子】

1.高丽时代,所属于赴中国的使臣及其团队所驻留的使馆中打杂的杂役

2.朝鲜时代,在地方官衙里跑腿的男性下人

从这史书的角度来看,使用“棒子”来称呼跑腿、干杂役等不体面工作的低下阶层,也包括朝鲜人自己,不止是汉人会用到“棒子”这个词。

而另一方面,由于这些奴仆下人的受教育程度不高,来华后干了不少偷鸡摸狗的事,导致名声很臭。

所谓“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害群之马总是会成为众矢之的,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一种“地域歧视”——

于是,很多汉人都将“棒子”这个称呼作为蔑称,扩展为所有的朝鲜人。

由此可见,“棒子”这个词的起源,和绝大多数来源于地域歧视的蔑称没有什么区别:

都是某个地区一些害群之马,给了外人不好的普遍印象,然后,那个“蔑称”就成为了地区的“名片”了。

Copyright © 2018-2020 www.tdftex.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土豆新闻网 版权所有